美好长安 幸福答卷⑧|紧盯五个聚焦、抓实为民服务,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以来,长安区认真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聚焦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围绕区委“1168”工作思路,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存量、提升就业增量、优化就业服务,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截至10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67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13万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8%、113%,全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一、优化就业服务,聚焦供需对接促就业。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积极推进“家门口”就业,全市首台家门口就业帮扶智慧平台在长安区启用。多渠道搭建平台促就业,参加和举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招聘及进社区活动72场,提供就业岗位超3万个。截至目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69人,完成创业担保贷款2813万元,发放2022年度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资金173万元,建成社区就业创业示范驿站6个,高校就业服务驿站2个。
二、优化政策落实,聚焦兜底保障稳就业。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宣传和落实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制度,兜牢民生底线。做好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宣传工作和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工作,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品近1万份,发放被征地农民生活补贴13964.92万元,惠及29713人次。积极落实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位一体”机制,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和农民工临时生活补贴857.1万元,惠及5136人次。全区城乡居民参保38.33万人,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
三、优化技能培训,聚焦精准服务拓就业。
精心施策,多措并举,紧紧围绕市场用工需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先后通过组织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下沉区、街道、村三级就业工作体系广泛宣传动员等形式,完成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电子商务师、公共营养师、形象设计师和创业培训在内的各类技能培训201期,培训劳动者8171人次;举办脱贫劳动力培训8期,培训162人次。
四、优化人才建设,聚焦招才引智强就业。
优化区内人才结构,积极打造人才“强磁场”,通过“进校园”方式,先后赴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为教育、卫生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68名,累计为教育、卫生系统、综合类岗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65人。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全区新增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642人,推荐市级教学能手70人,省级教学能手17人。认定地区优秀人才和实用储备人才46人。
五、优化维权服务,聚焦争议化解保就业。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检查力度,强化劳动争议化解,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截至目前,主动巡查各类用人单位75家,接待来访群众4579人,涉及金额约6325.71万元,为劳动者追讨工资,办结率达98.7%。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申请845件,其中受理742件,审结704件。受理工伤案件215件,法定时限结案率10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