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绘就乡村新“枫”景
人民法庭作为国家司法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打通司法与民众“最后一公里”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维护基层稳定、化解一线矛盾、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使命。
近年来,白水县人民法院林皋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引领,立足审判职能,努力把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转化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切实发挥能动司法效能,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抓审判严管理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林皋法庭全体干警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主责,主动作为,创新法庭审判管理,深化智慧法庭建设,建立案件审理节点责任制,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审判质效连续多年位居全院前列,近三年年均审结案件230件以上,案件收结比1.02以上,结案率96%以上,平均审理天数25.54天,调撤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
鲜活数字背后是林皋法庭坚持“精审判、快执行、严管理、优服务”工作思路,坚持“领导带头、强化责任、科学考核”三大举措,抓细抓实质效指标管理的结果。林皋法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干,亲自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严明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全庭上下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连续三年,林皋法庭被评为“优秀驻镇单位”,荣获“2022年度平安渭南建设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被评定为全省法院“两化”建设示范法庭。
司法为民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发展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人民法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中,林皋法庭始终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积极提升法庭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经费配置、管理运行机制、审判质效水平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人民法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同时扎实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堂前屋后,搬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林皋镇处于白水县苹果产业核心区,辖区坐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园,为更好地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林皋法庭立足审判职能,组成专业团队审理涉果纠纷,实现全天候立案、送达、保全、调解、移送执行。
据统计,近三年来,林皋法庭审结涉果案件195件,当庭履行率达86%以上,切实解决了一批果农、果商和基层组织的急难愁盼问题,畅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机制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自家的地,承包出去了,却要不下承包费,法庭受理案件后,不到1个月就调解了,几年的承包费全部执行到位,为法庭的公正高效点赞!”拿到承包费的老徐感激不已。该案涉案人数多、群众关注度高,林皋法庭邀请镇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和村里的长者通过三轮调解,该案及13起关联案件全部履行,矛盾得以实质性化解。
“小矛盾”影响着“大民生”。近年来,林皋法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起提前介入、就地化解、多元调解的分层递进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建立了以人民法庭为中心,以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合力化解涉及公共利益、影响较大的案件,推动实现“大事不出镇”;构建“法官+人民调解员+N”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村社干部和乡贤“人熟、地熟、事熟”优势,由法官指导开展调解工作,化解婚姻、家庭、赡养、土地等邻里“小事”;在人口密集的村委会建立法官联系点、特邀调解员驻点,形成诉源治理工作合力。
山水聚秀,蔬果飘香;四圣故里,司法护航。林皋法庭干警将继续一脚踏足法庭,一脚扎根乡土,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良法善治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