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地域非遗音乐文化融入教学策略之谈

2023-11-08 07:58  渭南日报  字号:T|T
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教师 闫小娟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中指出,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尤其是地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而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华阴老腔被称为“最古老的摇滚音乐”曾登上央视舞台,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洽川的诗词“关关雎鸠”吟唱,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临渭区的八仙鼓民间社火鼓舞、朱王秧歌剧,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荔县的碗碗腔,是陕西重要的地方戏剧剧种之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各个地方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各有不同,它们是浸润人民群众心血的艺术作品。作为新时代的一线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地域非遗音乐文化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以音乐课堂教学为平台,让学校成为音乐类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传播场所,激发学生爱音乐、爱家乡的情感,形势所需责任在肩。

在执教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课《杨柳青》时,我将陕西民歌非遗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热情高涨收获颇多。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做“看舞蹈动作猜民歌”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游戏猜歌导入歌曲,开门见山紧扣课题,让学生为歌曲拓展练习做好铺垫。新歌教学中通过反复聆听旋律,让学生熟悉乐曲主旋律,为学唱歌曲打好基础。歌曲练习时,我让学生仔细体会江苏地方方言的特色,并试着用江苏方言演唱歌曲,学生积极表现,唱出了方言中的软糯轻柔、优美流畅,教室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演唱盛会,热闹非凡。

在课堂拓展环节中,我将陕西民歌植入教学,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陕西民歌歌名,并现场唱出其中一两句。由于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学生们有备而来,滔滔不绝地说出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兰花花”“走西口”等脍炙人口的民间绝唱。在学生课堂表现空前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提问道:“谁能说出我们渭南民歌都有哪些呢?”学生们顿时陷入安静状态,表情若有所思、眉间紧锁,忽然有一位学生举手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歌名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我喜出望外,很是惊讶他如何获取这些音乐信息,于是就问:“你是从哪里听到这首歌的?”这个学生自豪地说:“上次在爸爸的手机音乐里听到了解的。”

随后,我将这首歌播放出来让全班学生聆听,学生们很是兴奋,歌曲不仅用地方方言演唱,而且唱出了陕西八大怪的内容,让人倍感亲切,原来我们陕西还有这么催人奋进、接地气的非遗文化,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音乐教室,还徜徉在地方非遗音乐文化带来的欢乐之中。

新课标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一线的音乐老师,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探索、挖掘的音乐知识、地域音乐非遗文化。在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唱响陕西、渭南地方的民歌,唱好中国的民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承我国非遗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志在必行。

    全站热点
    汉阴县:苏陕产业协作高质量发展结“硕果”

    2023-11-07 17:58阅读

    高陵区应急管理局深入各领域开展安全督导检查

    2023-11-06 10:06阅读

    陕西出台23项措施促进消费增长

    2023-11-03 13:58阅读

    紫荆镇: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

    2023-10-31 20:00阅读

    今冬城区11月1日开始供热

    2023-10-28 13:01阅读

    灞桥区司法局举办企业商标品牌知识培训会

    2023-10-25 10:33阅读

    巴山有远亲——中国药科大学定点帮扶镇坪县十周年回眸

    2023-10-21 19: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