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让“新居民”乐享“新生活”
近年来,华州区委、区政府整合资源,狠抓易地移民安置点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产业带动就业、精神文明等惠民工作建设,有效增强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往往形成了“户居、人地”分离现象,出于管理服务的需要,华州区将其称之为“双飞”移民。针对这种新形态,如何破解管理服务的新困局,成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华州区,破解这一难题显得尤为重要,也更为迫切。
华州区山、川、塬、滩等复杂的地貌特征和居住环境,形成了金堆镇金新社区等5个镇内跨村,甚至跨镇的移民搬迁。尤其是新民社区的1169户移民,来自全区10个镇。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长远目标,华州区融入先进地区“双飞”治理的创新实践,摸索出一条具有华州特色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三个三”治理模式,进而推动全区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模式”创新“风筝”飞走线不断
华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乔建坦言:“搬迁群众就像放飞的风筝,存在着户居分离、人地分离、生产和生活分离三大状况,如果没有一整套科学而规范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无形中就会影响‘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实现。为此,华州区按照原籍与驻地统筹协调、生产与生活统筹协调、服务与管理统筹协调的管理三原则,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摸索出一条具有华州特色的‘双飞’治理新路子。”
村社联管“无缝隙”。姜建昌是金堆镇派驻新民社区的联络员,他告诉记者:“金堆镇远在60公里以外的秦岭深山,全镇搬迁到新民社区的就有近300户,单就防返贫监测这项工作,为了不让群众两头跑,我就在小区入户调查,及时上报监测数据,既方便群众,又不误工作。”
基于新民社区有来自华州区10个镇的搬迁移民的实际情况,华州区在该社区成立了以所在地杏林镇为主导的党群服务中心,吸纳各镇派驻一名管理联络员负责本镇移民的管理衔接,共同参与全面管理。按照党群服务中心负责物业、各镇联络员负责户籍事务的原则,由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居住小区的环境卫生、物业运营、治安稳定、文化娱乐等生活宜居事项,由管理联络员代表本镇负责移民与户籍相关联的土地、生产、就业、教育、婚姻、家庭、社保、养老等一系列生活民政事务。这种既分工又协作的管理方式杜绝了移民管理的缺位,为民、便民、利民,受到了户居分离、距离原籍较远搬迁群众的欢迎。 (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