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回应论文造假 缘何媒体未曝光前从未发声?
西安兵马俑在线10月22日讯 清华身陷“撤稿门” 媒体报道后才公开处理意见
10月21日,媒体报道了两年前清华大学11篇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因学术不端遭到撤稿一事,引发热议。
当天晚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回应称,早在2017年4月,其已经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该院2010级博士生叶肖鑫涉及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了其博士学位。这一处理结果在校内进行了公告。2017年6月,该院停止了叶肖鑫导师唐国翌教授的研究生招收资格,撤销了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目前唐国翌已办理退休手续。
而在媒体曝光之前,清华大学从未就此事公开发声,也没有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于科研管理部门尚未针对学术不端出台处理细则,相关机构即使遇到造假行为,也会持观望态度。“这类事件的关注度不高,如果相关部门施加的压力不够大,当事机构就会以‘拖字诀’应对,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事件回顾
哈佛大学撤稿事件的瓜还没吃完,“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后院也起火了。
据“Retraction Watch(撤稿观察)”网站报道,清华大学有11篇材料科学领域的论文,由于图片篡改、内容重复、虚假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而遭撤稿。这些论文的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6年。
以下是11篇被撤稿论文的列表,另外还有3篇是更正状态↓↓
期刊网站的撤稿声明:
所有11篇论文均指向一个叫做“Guoyi Tang”的作者,这人究竟是谁呢?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new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