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关中之关” 函谷关 万古为要枢 往来何时息

2018-11-06 14:04  西安日报  字号:T|T

函关古道。

新建的秦函谷关关楼。

汉函谷关遗址及明清时期修建的关楼。

■记者 金石 文/图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代诗人胡宿的这一豪迈诗句,展示了函谷关对关中的作用。

唐代史学家颜师古为《汉书》所作的注中称:“自函谷关以西,总名关中。”此说法虽然不够严密,但反映了历史上在人们心目中函谷关对关中的重要程度。

函谷关虽然对关中作用重要,但和萧关一样,不在陕西境内,而位于河南省。

为做关中人而迁关

函谷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关塞之一,在历史上亦多次变更位置。根据清光绪年间《灵宝县志》、民国《新安县志》等,周武王灭商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建了陪都成周,河南省灵宝市北的函谷成了位于今西安市的周朝国都丰镐与陪都成周间往来的交通要道,于是在今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函谷置关据守。战国时期秦国凭此险屡败东部诸国,影响大,因此人们往往称之为秦函谷关。

西周、秦再到西汉,国都均建于关中,关外则为诸侯王领地,故而当时人们以做关中人为荣。汉武帝时,立有功勋的主爵都尉、今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人杨仆,为了能成为关中人,便向汉武帝上奏,尽述东迁函谷关的好处,并愿承担迁关费用,获准后,“以家僮七百人助筑关城”,将古函谷关东迁至距秦函谷关100多公里的今新安县城关镇东关街自然村。此关习称汉函谷关。

东汉末年,曹操西征张鲁、马超时,因函谷古道有一段崎岖难行,影响粮草转运,便在秦函谷关“北十里”黄河滩上另开新道,后在今函谷关镇孟村北寨自然村北边黄河滩进原下沟道入口处新建关城,后人称之魏函谷关。

函谷关影响久远。至今灵宝流行的是关中方言。一位在街头卖水果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就是灵宝当地人。他出门常被外地人当关中人。灵宝的老户,一般都说关中方言。出了秦函谷关,进入陕州区,才变成河南方言。

“锁天府于户牖”

函谷关南接秦岭,北濒黄河,不仅川道窄,而且受秦岭的影响,地形起伏大,沟谷多。这些沟谷深可达七八十米,谷底狭窄。记者在王垛村、北寨村看到,位于沟谷里的古道窄处只有两三米,真如古人所言“车不方轨,马不并辔”。沟谷两侧陡峭,难以攀登。因古道所经的这些峡谷深险如函,古人称其函谷,所建的关隘,便称为函谷关。

王垛村张成群说,函谷古道从他们村经过,过去他们不知道这是古道,把它叫沟,或叫黄河幽,没有人沿它走。他儿时经常到那里去拾柴火。20年前才听考古的说这是函关古道。

函谷关一带自古为藏兵之地,被誉为“豫陕孔道”、“锁钥重地”。

《后汉书》记载,东汉初,为了防备东汉西进,占据关中的军阀隗嚣部下王元请求领兵镇守函谷关:“元请以一泥丸为大王东封函谷关”。由此可见函谷关的险要。

唐朝文学家独狐及在《古函谷关碑铭》中称:“截函夏于閫阈,锁天府于户牖,外扼八州之咽喉,故百二形焉”。

“雄关重睹汉楼船”

宋太宗赵炅时期编撰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秦函谷关城“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可见其规模不小。

据传,汉武帝时期,杨仆东迁函谷关时,将秦函谷关砖瓦木料全部拆除,用于建新安新关,因此秦函谷关被毁。

60岁的王垛村村民张跃力告诉记者,他家原来就住在关楼遗址的南边。过去他们在这一带种地,经常挖出来古砖瓦。

张成群说,30年前他们村人掏窑洞时挖出来秦函谷关的箭库。

汉函谷关和武关关城有相似之处,是从土质山体中挖出来的城池,现南北各存有300余米长斩出来的城墙,高9米上下,最厚处约20米,两墙间距60米左右。

根据《新安县志》,历史上汉函谷关虽然屡遭破坏,但一再重修。1923年进行了最后一次修复。当时函谷关门楼3层,高38米余。东西洞门各有一副对联,均为康有为题写,西门为“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

如今门楼留存两层,外包砖石。

东关街69岁的吕明月告诉记者,他们村中间的路就是过去的古道,以前路两边都是商店,卖啥的都有。到1972年在他们村南边修了310国道,他们村才冷清下来。1956年前,东关村干部还在关楼顶层办公。1958年关楼顶层坍塌。

根据考古报告,函谷关城很有可能还存在着内外二重城墙。现存关楼为明清时期建筑。

唐朝诗人李白云:“函谷正东开”。这并不符合魏函谷关。魏函谷关面朝北。

根据《灵宝县志》,魏函谷关一直保留,直到民国初年还曾修葺。其关门为二层阁楼,立于两崖之间。可惜此关楼毁于抗日战争期间战火之中。三门峡大坝蓄水后,魏函谷关遗址被淹没。

记者10月中旬到关门处时,虽然水早已退去,关门遗址被水库的淤积物深深地掩埋,只有关门遗址北边、当年的铁路隧道还露出上边两米左右的顶。

87岁的张润生是北寨村年龄最长者。他回忆,在他儿时,函谷关楼已经被炸塌了,留下一片废墟,有砖、瓦和约1米高的夯土台。

从鸡鸣狗盗到终军弃繻

根据清乾隆年间编纂的《灵宝县志》等,西周初即“置函谷关,设令以守。”此后虽然函谷关位置有变化,但历代均重视,或置有关令,或派有驻军。历史上围绕函谷关卡管理,曾发生两个有趣的故事。

战国时期,函谷关为秦国东大门。齐国孟尝君田文当时以善于招贤纳士闻名天下。秦昭襄王闻之,请田文来做丞相。大臣们说,田文是齐国人,凡事肯定首先为齐国着想,这对秦国非常危险。昭襄王认为有理,即将田文软禁起来,准备谋杀。田文派人去求昭襄王的宠姬解救。此宠姬希望得到田文天下无双的白色狐皮大衣。由于田文入秦时已将其献给了昭襄王,田文一位末流门客便趁夜色,从狗洞钻进秦宫库房,取回了皮大衣,送给那位宠姬。在宠姬的好言劝说下,昭襄王下令放了田文。田文担心秦昭襄王反悔,急速离开咸阳,半夜来到函谷关。当时秦法规定:“日入则闭,鸡鸣则开”。田文另一位末流门客学鸡叫,立即引起一片公鸡打鸣声。田文这才逃出秦境。秦昭襄王不久果然后悔,派人去抓田文,到函谷关时,田文已出关。此故事留下了“鸡鸣狗盗”的成语。

汉景帝时,用“繻”作为函谷关出入关卡的凭证。西汉著名政治家、外交家终军,从小刻苦好学、博闻强记、能言善辩、文笔优美,18岁就被举荐为博士弟子。当他从老家齐国济南前往京城长安去见博士,经过函谷关时,关吏给他一张繻。终军问:“要这个干什么?”关吏回答:“这是以后出关时的凭证。”“大丈夫西游,哪里还用得着它来做以后出关的通行证。”终军说罢,弃繻而去。以后终军果然做了官。“终军弃繻”遂成为表示有志向行为的典故。

李世民曾出关陷于重围

函谷关在军事上的作用非同一般,过往的军队如山涧行云,常东来西往。

晋朝时期,占据关东的后赵国王石勒遣大将进攻占据关中的前赵国,在新安杀了前赵河南太守。从此,两国在汉函谷关东西两侧打来斗去。次年,前赵国皇帝刘曜遣兵15000人东出函谷关袭击后赵。石勒从子石虎率3万骑兵阻击。刘曜亲率军援助,在今新安八陡山大破石虎。

南北朝时期,占据关中的西魏进攻东魏,遣骠骑大将军独孤信东出函谷关,至今新安县磁涧镇,威逼洛阳。次年,东魏向独孤信发起进攻。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军自关中出函谷关赴援。东魏别将莫多娄贷文前往抗击,结果夜晚在磁涧东的孝水遭遇宇文泰军前锋,莫多娄贷文战败被杀。

据《旧唐书》记载,唐初,时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率诸军出函谷关攻打在洛阳一带自立称帝的王世充。王世充率精兵3万布阵于汉函谷关外磁涧。李世民以轻骑挑战,因寡不敌众,陷于重围。王世充士卒数百骑夹道来攻。李世民左右开弓射之,无不应弦而倒。李世民俘虏王世充大将燕颀。王世充见情况不妙,撤回磁涧之兵,退守洛阳。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经函谷关》一诗中云:万古为要枢,往来何时息。

“紫气东来”

函谷关与其他关一样,在古代不仅是军事要塞,而且是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往来的关口,定都关中的王朝不敢须臾忽视。从周武王开始,众多的皇帝从函谷关进出过,包括到西安避难的清光绪皇帝。

关于史书上记载“老子西游”,“至关”,“遇关令尹喜”之故事,按照流传在灵宝一带的民间传说,就发生在秦函谷关。

王垛村82岁的张金旭等告诉记者,传说东周时期有一天,函谷关令尹喜见东方紫气腾腾,预料将有圣贤东来,便于关门守候,果然等到一仙风道骨、器宇轩昂的老人骑青牛而至。当得知他要西隐时,便请其将自己的真知灼见书写下来,以便他认真学习。于是老子写下了《道德经》。在老子写作《道德经》期间,当地发生了一场瘟疫,需要牛黄配方才能治疗,可惜当地牛黄不够。这时,老子的青牛吐出一大块牛黄,将所有患者的病治愈。从此,灵宝人把正月二十三定为牛节。每年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贴青牛图案,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他们还喜欢在门楣写上“紫气东来”。因为夏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子生日,他们还在老君庙过庙会,这些风俗保留至今。

吸引大量西安游客

在记者采访过的八个“关中之关”中,以灵宝市秦函谷关开发规模最大,重建了雄伟的关楼,恢复了函关古道,修复了俗称老君庙的太初宫,修建了瞻紫楼、鸡鸣台等等,游客不少,甚至吸引了大量西安游客。近二三十年,灵宝重视函谷关历史文化的利用,1994年撤乡改镇时,将函谷关所在的北坡头乡易名为函谷关镇,将跨越函关古道的公路大桥,定名为函谷关大桥。灵宝市区里还有定名函谷、尹喜的街道。

新安县也在打函谷关这一历史文化牌,命名有汉关大道的街道,并在汉函谷关遗址周围建设了景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new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灞桥区2018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

    2018-11-06 10:36阅读

    运动健儿志高扬,巾帼岂将须眉让——李家堡小学开展体质达标测试运动会

    2018-11-05 16:38阅读

    陕西:以开放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

    2018-11-04 09:12阅读

    蓝田县召开2019年度新农合筹资培训动员会

    2018-11-02 12:22阅读

    陕西首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运行

    2018-11-01 08:17阅读

    楼观新区管委会开展“讲忠诚、强本领、勇担当、敢开拓、肯实干,争当铁军标兵”主题党日活动

    2018-10-30 21:08阅读

    潜心学习修内功 积蓄力量育新苗

    2018-10-29 19:3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