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着力破解民生难题 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

2018-11-27 12:08  西安日报  字号:T|T

青年路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赵红艳为居民上门查体。 (见习记者 马相 摄)

■记者 张黎娜 见习记者 马相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西安全力推进民生改革,紧贴民生需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破解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民生难题,使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服务站建在老年人家门口

“一个人做饭最麻烦,多了剩,少了懒得动,吃起来也不香。”家住劳动路小区66岁的王阿姨感慨地说,刚退休时,她经常为每天做饭而发愁。“现在我预定了社区养老机构的就餐服务,一日三餐都在机构里吃,三菜一汤每天不重样,物美价廉干净卫生,特别省心。”

桃园路街办为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确保老有所养,街办打造辖区“10分钟养老服务圈”,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依托”,开展社会化养老、精准帮扶活动。桃园路街办先后建立了1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让老年人10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服务站,实现了就近养老、方便养老。截至目前,已有10万人次老龄群众享受了居家养老服务。

如今,像王阿姨一样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人越来越多,这得益于西安市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不懈地破解“养老难”问题。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设施1980个,其中养老机构14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95个,农村幸福院962个,日间照料中心74家。累计建成各类养老床位5.4万张,比改革试点前增加了2.5万张,增长了2.61倍,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36张,基本满足我市目前的养老需求。

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育局推出的‘名校+’工程确实给百姓办了好事、实事,作为家长我们感到很欣慰。”采访中,93中初二学生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26中的老师来给孩子上课,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学习兴趣倍增,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家长,王先生希望西安的“名校+”能加快推进,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采访中,西大附中浐灞中学教师王峰表示,作为“名校”西大附中的“+校”,两校的老师经常交流,部分老师也是进行轮岗制教学,教研和教学培训均为一体化,这对于“+校”的老师提升很大。此外,日常的经验交流对所有教师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今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以大学区建设为抓手,年内组建25个‘名校+’教育联合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8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名校+”工程行动计划推进会,科学确定“名校+”的管理模式和结对方式。据悉,2018年全市共新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66个,涉及学校147所,“名校”66所,“+校”81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破解“择校热”“上好学难”问题,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多措并举化解就业难

今年我市扎实做好解决就业难工作,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各项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密切关注重点群体就业,以“西纳英才、安心乐业”巡回招聘、“万名学子看西安”“大学生开学季”“创业大西安”创业大赛和“创业明星”评选等一系列重点活动为抓手,积极营造以情留人、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先后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组织7场“西纳英才、安心乐业”巡回招聘活动暨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政策宣讲会,累计组织用人单位1709家,提供就业岗位4.3万个。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开发区“一把手”,以及企业家、创业明星、创业大咖等进行宣讲。

落实“3+N”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先后组织“万名学子看西安”活动;2018年“创业大西安”创业大赛暨“一带一路”阿里巴巴诸神之战全球创客大赛(西安)圆满结束,并对24个获奖项目、16家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表彰;评选出了20名2018年创业明星并给予表彰,制作了“西安就业创业大学生大礼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2018年大学生开学季活动,组织了大学生开学盛典。促进就业创业富有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47万人,完成省考任务10.9万人的86.88%;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431个,完成年度目标2000个的71.55%;

不断提升群众医改获得感

市中心医院糖坊街院区于6月25日顺利开诊,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国际诊疗服务中心,在高铁新城、经开区规划建设西安红会国际医院……西安市卫计委优化调整医疗资源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两票制”和网上集中采购,截至9月底,全市药品网上集中采购金额达19.72亿元,城市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后累计为群众减免药费3.75亿元。建立全市短缺药品储备基地,缓解低价药、“救命药”、儿童用药等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

2018年,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90元,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探索开展按病种定额收费试点,住院单病种定额付费管理病种达到109种以上。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探索开展按病种定额收费试点,全市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由2016年的33%下降到30%。

连续蓝天数创下6年来最长纪录

随着我市收获蓝天数越来越多,天空越来越美,市民明显感受到西安在环境治理上做出的成效。截至10月19日,我市今年已收获160个蓝天。1月—9月,全市优良天数141天,同比增加5天。自9月1日以来,我市本轮优良天数连续达到49天,创下了自2013年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以来优良天数连续时间最长的纪录。

燃煤削减100多万吨、15家高排企业搬迁或关停……记者从市铁腕治霾办了解到,煤炭削减是中省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是“铁腕治霾”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一项必要举措。2018年,省上下达我市140万吨煤炭削减任务,我市主要围绕电煤削减、集中供热锅炉拆改、城乡居民散煤治理和气源保障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截至10月底,我市削减煤炭101.5万吨,完成年计划70.7%。建成区内29419家餐饮单位均使用清洁能源,建成区外5196家餐饮单位均改用清洁能源。

今年以来,我市查处了一批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市铁腕治霾办共检查发现各类大气污染问题1862个,全市组建的153人强化督查队伍共检查发现问题企业6128家,交叉检查共检查发现问题企业11781家,均下发问题清单予以督办整改。

停车场建设步伐继续加大

一提起出门找停车位,很多司机就头疼不已。为缓解停车难,我市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停车难问题,除了投运的大车家巷、北马道、西安高级中学等7座停车场外(近3000个泊车位),继续加大停车场建设步伐。

积极开发改造立交桥下公共停车场,今年相继投运东、西快速干道桥下停车场、太白路立交桥下、华清路快速干道桥下,东三环-韩森路立交桥下、互助路立交桥下、丈八路立交桥下、南三环-木塔寨立交桥下等项目,增加泊位1000多个;在建付村东路停车场、凤城八路-太华路立交桥下公共停车场和三座立体停车库,泊位1000多个;同时又开发了北二环-太华路立交广场和普天P+R停车场项目,泊位约2500个;委派12名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西安市公共停车场PPP建设,加快手续审批,今年计划开工建设5345个泊位。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new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陕西: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 推动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兑现落实

    2018-11-27 08:42阅读

    工商长安分局积极开展“散乱污”企业验收工作

    2018-11-26 13:31阅读

    重拳整治秦岭北麓违建别墅

    2018-11-25 16:03阅读

    智慧农贸彰显大民生 碑林长乐坊集贸市场提升改造完成

    2018-11-23 11:51阅读

    小小承重比赛 承载创意无限——西安经开第一学校科技节系列活动之一、三年级承重比赛

    2018-11-22 09:42阅读

    西咸新区电子竞技代表队O2G战队

    2018-11-21 02:00阅读

    又现市民买天然气被搭售保险 回应:个别网点行为可退费

    2018-11-19 19:04阅读